10月11日,中國樂器協會與日本河合樂器株式會社在北京就合作開展鋼琴調律業務舉行簽約儀式。雙方在業務互補、資源共享、聯合發展的原則下,就鋼琴調律技術標準的標準化、調律資格認定制度的完善及運用、專業人才的培育及技術水平的提升、調律服務的普及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中國樂器協會理事長王世成、日本河合樂器株式會社社長河合弘隆等雙方領導出席簽約儀式。
中國鋼琴產業在改革開放后得到快速發展,特別是從2002年起,連續14年保持年均產能35萬架,占全球產量70%以上。目前全國鋼琴保有量約700萬架,而有資質的注冊鋼琴調律師僅4000人左右。鋼琴調律師的數量與鋼琴市場化的數量并不相稱,調律師的水平和資質認證也亟待進一步推進和規范,因此,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合格的鋼琴調律師是當前調律行業十分必要和緊迫的工作。
王世成理事長在發言中表示,目前按照我國鋼琴保有量和增量預期分析,鋼琴服務市場的調律師缺口很大,特別是三角鋼琴和音樂會用琴的中高級調律師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需要加大工作力度逐步適應市場消費需求、不斷滿足有效供給。而日本河合樂器有90年的鋼琴制造歷史和55年鋼琴調律師培養經驗和技術積累,擁有全套的培訓教材和認證管理體系,特別是其培養的MPA鋼琴技師能夠在國際上為大型音樂會提供服務,并得到一致好評。相信這次以需求為導向的合作將引發充分的再生動力,預期良好的發展前景。
河合樂器在2014年開始與中國樂器協會合作,連續兩次在上海樂器展期間開展調律技術講座活動,并先后在北京勁松職高、沈陽音樂學院面向社會開展了兩次高級調律師培訓班,反響很好。簽約儀式上,日本河合樂器株式會社社長河合弘隆表示,目前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生產國和消費市場,經過努力在很短的時間內達到現在的規模,值得敬佩。河合樂器經過90年的發展,積累了一些經驗,特別是在鋼琴調律師的培訓方面,一直以來都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在KAWAI鋼琴產能快速發展時期,調律師短缺問題也尤為顯著,為此公司成立了自己的調律師學校,專業培養鋼琴調律師以滿足生產和售后服務的需求。伴隨著鋼琴品質的不斷提升,培養更高水平的調律師成為迫切需求。從八十年代開始,公司就派出了很多優秀的調律師遠赴鋼琴的發源地歐洲學習調律調整技術,目前,這項工作還在持續進行中。我們希望能借鑒河合樂器的歷史和經驗,和同行進行更多的溝通交流,取長補短,為中國鋼琴調律這項事業做出有益的貢獻。